葡萄是什么,中国种植葡萄始于什么时候

葡萄是什么【葡萄是什么,中国种植葡萄始于什么时候】

葡萄是什么,中国种植葡萄始于什么时候

文章插图
葡萄是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果实球形或椭圆形,花期4-5月,果期8-9月 。葡萄是世界最古老的果树树种之一,葡萄的植物化石发现于第三纪地层中,说明当时已遍布于欧、亚及格陵兰,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 。
中国种植葡萄始于什么时候中国最早关于“葡萄”的文字记载是《诗经》,但里面说的是野葡萄,“六月食郁及薁”,“薁”就是野葡萄 。这反映出殷商时代的人们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葡萄了 。但是,今天我们习惯上说的葡萄,指的却是欧洲葡萄,是在汉武帝时期才来到中国的 。
春秋战国时期,欧洲的葡萄已经到达西域 。因为匈奴等游牧民族部落的阻隔,它迟迟没有到达中原,还在大宛国逗留 。大宛是古代中亚国家,和汉朝之间仅隔着一个匈奴 。
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但此时北方的匈奴却不太老实,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为消除匈奴的影响,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 。
过去路途遥远,交通不发达,张骞一行人在途中不幸被匈奴扣留了起来,这一留就是十年,等他找到时机逃出来归汉时,他已经走了13年 。在出使西域途中,张骞虽不自由,但还是了解到很多当地的风土民情,尤其是丰富的水果品种和粮食作物引起了他的兴趣 。
比如,张骞看到大宛国的葡萄光溜溜的,鲜亮可爱,亲自尝了一口,对它甘甜的味道赞不绝口 。他风尘仆仆回国后,把自己途经大宛国、大月氏、大夏国的情况汇报给汉武帝,受到了高度重视 。从此,汉朝和西域的联系更加密切了 。
之后,大宛国内发生政变,新国王上台后,把自己的儿子送到汉朝,以表示臣服 。和国王的儿子一起来的还有葡萄和苜蓿等种子,就这样,葡萄终于来到了中国!汉武帝早听张骞说过葡萄,于是赶紧让人在宫殿周围大面积种植了葡萄 。葡萄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的中国葡萄引进于西汉 。《史记_大宛列传》中记载,张骞在西汉建元三年的时候奉汉武帝之命出使西域,看到“宛左右以蒲陶为酒,富人藏酒万余石,久者数十岁不败”的景象,其中的“蒲陶”即是葡萄 。之后“汉使取其实来,於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从这个时期起,中国便开始种植葡萄了 。葡萄是葡萄科葡萄属木质藤本植物,原产地为亚洲西部,有很多品种,常见的有赤霞珠葡萄、白牛奶葡萄、安山早红葡萄、巨峰葡萄等 。葡萄的用途也非常广泛,可以鲜食、酿酒、制果干、制果酱等 。不过葡萄生长对温度和水分有一定的要求,葡萄在生长初期或营养生长期时需水量较多,生长时所需最低气温约12℃-15℃,最低地温约为10℃-13℃,花期最适温度为20℃左右,所以昼夜温差大的地方种植葡萄的成色会比较好 。葡萄幼苗最好从当地购买,如果太远,经过运输会影响果苗的成活率;葡萄不适宜种植在偏酸偏碱的土壤上,如果PH值不适要适当调整;我国种植葡萄,秋季更有利于葡萄果苗的成活,春季种植温度较低容易导致果苗根部受伤,春季种植要注意保温 。如果要种植葡萄,除了以上需要注意的地方外,最好是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葡萄品种,这样种出来的葡萄才会更好吃 。常见的水果葡萄是何时传入中国的呢葡萄是2000多年前传入中国的,在汉朝 。

葡萄原产亚洲西部,世界各地均有栽培,世界各地的葡萄约95%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国主要产区有安徽的萧县,新疆的吐鲁番、和田,山东的烟台,河北的张家口、宣化、昌黎,辽宁的大连、熊岳、沈阳及河南的芦庙乡、民权、仪封等地 。
葡萄为木质藤本 。小枝圆柱形,有纵棱纹,无毛或被稀疏柔毛 。卷须2叉分枝,每隔2节间断与叶对生 。叶卵圆形,显著3-5浅裂或中裂,长7-18厘米,宽6-16厘米,中裂片顶端急尖,裂片常靠合,基部常缢缩,裂缺狭窄,间或宽阔,基部深心形,基缺凹成圆形,两侧常靠合,边缘有22-27个锯齿,齿深而粗大,不整齐,齿端急尖,上面绿色,下面浅绿色,无毛或被疏柔毛;基生脉5出,中脉有侧脉4-5对,网脉不明显突出;叶柄长4-9厘米,几无毛;托叶早落 。
葡萄圆锥花序密集或疏散,多花,与叶对生,基部分枝发达,长10-20厘米,花序梗长2-4厘米,几无毛或疏生蛛丝状绒毛;花梗长1.5-2.5毫米,无毛;花蕾倒卵圆形,高2-3毫米,顶端近圆形;萼浅碟形,边缘呈波状,外面无毛;花瓣5,呈帽状粘合脱落;雄蕊5,花丝丝状,长0.6-1毫米,花药黄色,卵圆形,长0.4-0.8毫米,在雌花内显著短而败育或完全退化;花盘发达,5浅裂;雌蕊1,在雄花中完全退化,子房卵圆形,花柱短,柱头扩大 。果实球形或椭圆形,直径1.5-2厘米;种子倒卵椭圆形,顶短近圆形,基部有短喙,种脐在种子背面中部呈椭圆形,种脊微突出,腹面中棱脊突起,两侧洼穴宽沟状,向上达种子1/4处 。花期4-5月,果期8-9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