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怎么种,家里种蘑菇的危害


蘑菇怎么种? 1.选地搭棚 稻田种菇是利用水稻收获后闲置的冬水田来种植蘑菇 。 当水稻在散籽后 , 排干稻田水 , 开始整地作厢有:2沟3厢式 , 中厢1.5米 , 边厢1米 , 厢沟宽0.3米 , 深0.3米 , 长度10~15米;3沟两厢式 , 厢宽1.5米 , 沟宽0.3米 。 作厢时 , 将沟中的田地挖出 , 垒在厢边上 , 形成土埂 , 用以挡住培养料 。 厢沟又作操作人员的走道和排水之用 。 在厢面上搭建人字棚 , 人字棚中部用竹或木棒支撑成棚的中部立柱 , 高2.4米 。 立柱之间用大竹竿连接成顶梁 。 用地膜覆盖顶梁 , 拉直两边成自然的三角形 。 再用稀薄的稻麦草用重型夹成大毛扇靠放在顶梁上 , 起到遮光的效果 。 也可用黑色的塑料膜 , 经过顶梁后 , 两边拉伸形成人字三角棚 , 而不使用毛扇遮光 。 人字棚的两头 , 用草帘遮光 。 棚外应做好四周的排水沟 。

2.培养料的发酵 培养料的配方与室内种菇相同 。 可采用一次发酵法和二次发酵法 。 室外二次发酵法不用燃料加温 , 而是利用初秋的自然高温来达到二次发酵的效果 , 降低了生产成本 。 方法是用砖、石做垫墩 , 高约20厘米 。 在热墩上放置木棒 , 木棒上放置竹片 , 尤如一个床架 , 做成宽1.5米 , 长不定的基座 。 把经过前发酵的料堆 , 调水至用手捏料有5~6滴水 , 再用石灰粉调pH值到7.8~8 。 然后将培养堆在基座上 , 预置木棒或竹成通气孔 。 料堆成高0.8~1米 , 通气孔作成丁字形 , 当料堆好后 , 抽出木棒或竹子 , 就自然成空洞 , 作料内空气交换之通道 。 用0.5%敌敌畏或三氯杀螨醇喷雾料堆表面杀虫 。 再在料堆四周用竹搭成一个简易的框架 , 离料堆20厘米左右 , 防止塑料薄膜直贴到培养料上影响发酵 。 最后罩上薄膜 。 料堆在薄膜严密封闭中 , 充分利用白天的阳光增温 , 加上料堆中积累的发酵热 , 使料堆温度迅速上升到62℃以上 。 当高温结束后 , 每天降温1~2℃ , 通风3~4次 , 每次30分钟 。 控温在50℃左右 , 6~7天发酵结束 , 最后将温度降到45℃以下时 , 就可把料搬进人字棚 。

3.铺料与播种 在料进棚前两天 , 用0.5%的敌敌畏对栽培床进行全部喷雾杀虫 , 作好培养料进棚的准备 。 培养料进棚铺在床面时 , 料含水量掌握在63%~65% , 用手捏有1滴水为宜 , 料pH值7~7.5 , 无氨味 。 铺料厚度在13~17厘米 , 边铺边拌 , 力度均匀 。 料铺好后 , 应用温度计测定料温 , 若料温在28℃以下是老谋深算可以播种 。 播种多使用班次粒种 , 每瓶种可播0.7~0.8平方米 。 播前操作人员将手、工具和菌种瓶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 。 播种时 , 用菌种的2/3撒于培养料的表面 , 然后用手翻拌到料的踣 , 再将余下1/3的种撒于料面 , 并用干净木板轻轻压实 。

4.发菌及出菇管理 播种后的3天内 , 紧闭人字棚 , 棚两头用草帘遮严 , 保温保湿 , 以促使菌种萌发和吃料 。 3天后 , 晚上可以适当掀开棚两头 , 通风换气 。 15天后 , 料内菌丝基本长满 , 就可以覆土了 。 覆土采用湿土拌砻糠 。 分次将粗土、细土均匀覆盖在料面上 。 当菌丝长上土缝时 , 开始喷一次重水 , 促使蘑菇迅速长大 , 在整个了菇期间 , 对水分管理 , 采用轻喷勤喷 , 保持覆土湿度即可 。 开春后 , 气温上升 , 注意增加喷水量 , 力争多出春菇 , 4月份整个稻田种菇结束 , 就可以拆去人字棚 , 菌渣撒入稻田 , 667平方米地的菌渣可撒2700~3300平方米地 。 菌渣是很好的有机肥料 , 可增加稻谷产量 , 减少了化肥的施用量 。 稻田种菇 , 是一项开发稻田资源 , 引导农民致富的好途径 。
蘑菇是怎么种出来的 可以将菌包放在阴凉的地方 。 然后呢 。 放上三天左右 。 切记不要将它们放在阳光下面哟 。 接下来 , 大家就可以在这上面轻轻的盖一层土了呢 。 这些土呢 , 最好是花盆里边的土呢 。 因为这样的土对于蘑菇来说是最有利的 , 同样也是最有营养的 。 然后呢 。 在向菌包袋口处套上塑料袋 。 但是对于塑料袋也是有要求的呢 。 塑料袋的上面呢 。 可以喷一点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