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人类健康!我国医疗学者研发“内镜精灵”惊艳全球

本文转自: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采访人员 吴纯新 通讯员 张晓衡 杨岑

服务人类健康!我国医疗学者研发“内镜精灵”惊艳全球
【服务人类健康!我国医疗学者研发“内镜精灵”惊艳全球】6月5日 , 采访人员从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湖北省人民医院)获悉 , 该院消化医院负责人于红刚教授 , 日前凭借其自主研发的消化内镜人工智能的辅助诊断系统——“内镜精灵”(ENDOANGEL?) , 手持高频电刀进行ESD(内镜粘膜下剥离术)手术 , 为一位直肠癌前病变患者微创精准切除4公分的巨大病灶 。
同时 , 这场手术通过网络直播 , 向参加全球消化内镜手术演示云端盛会的全世界消化学领域学者、医者进行演示 。 这是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内镜精灵”继德国杜塞尔多夫、埃及开罗国际消化内镜大会后 , 又一次在发源地武汉 , 由发明者通过现场直播形式 , 向世界展示精湛的中国智造和中国医术 。
作为消化内镜领域享誉全球的网络学术盛会 , 每年会邀请全球知名内镜专家 , 展开一场马拉松式的手术演示和主题讲座 , 旨在为全球内镜医师同仁展示消化内镜领域在全球的发展和革新 。
今年的全球内镜手术联播 , 邀请来自世界五大洲30个城市、12个时区的顶级消化内镜专家参与专家讲课、直播演示、技术更新以及焦点讨论 , 于红刚教授连续3年受邀参加该项盛会 。
服务人类健康!我国医疗学者研发“内镜精灵”惊艳全球
据介绍 , “内镜精灵”是一款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工智能消化内镜下辅助诊疗系统 , 可对消化内镜下视频图像进行实时监测 , 规范医师内镜操作 , 并实时辅助医师提示可疑病灶 , 减少漏诊 , 误诊 , 提高早期癌症检出率 , 助力消化道系统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
“掌握病情的关键是发现 , 消化内镜医生亟需‘第三只眼’ 。 ”针对消化道肿瘤高发病率和此前高漏诊率的临床痛点 , 于红刚和AI工程师团队反复测试 , 迭代近50个版本 , 历经四代跃迁 , 研发出能深度学习百万张图片、精准监测消化道的“内镜精灵” 。
于红刚介绍 , 最新的第四代“内镜精灵”具有四大核心功能 , 一是在胃镜中实时监测检查盲区 , 及时提醒医生不要放过检查死角 , 尽早识别可能有问题的消化道部位;二是识别早期胃癌 , 将胃肿瘤漏检风险降低近八成;三是在肠镜中实时监测操作质量 , 规避内镜医师诊断能力良莠不齐的风险 , 提供“超专家级”的诊断准确度;四是识别癌前病变 , 辅助正确诊断病灶并进行分型 , 实现手术决策最优化 , 并在不增加手术时间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必要的活检 。
“‘内镜精灵’辅助下 , 病人活检率大大降低 , 已从30%降低至15% , 有效节省不必要的医疗费用支出 。 ”于红刚说 , “内镜精灵”已在全国推广使用 , 目前 , 辐射到全国220多家不同级别医院 , 协助医师发现了10000余例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 , 节省治疗费用约11亿元 。
据悉 , 随着这一“产学研”成果的成功转化 , 不仅填补我国此前消化内镜质量监督工具的空白 , 也突破了内镜检查存在盲区的世界级行业难题 , 和内镜检查质量实时监察与评价的技术瓶颈 , 为国际同行交流提供统一标准 , 确立了我国在消化AI领域上的全球话语权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