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刺鱼和遛鱼的关系

有些钓友把刺鱼和遛鱼看做是一个动作 , 是一个需要一气呵成的动作 , 但有经验的钓友并不这么认为 。有经验的钓友把刺鱼和遛鱼看成是虽然连贯但性质完全不同的两个动作 。
刺鱼的诀窍是轻 , 遛鱼的诀窍是稳 。轻就是点到为止 , 适可而止 , 不可发狠 。稳就是适当 , 就是顺应 , 力量该大则大、该小则小 , 方向该右则右、该左则左 , 就是以柔克刚 , 就是稳中求变 。
扬竿刺鱼其实根本不需要太过用力 , 长竿只需轻扬 , 短竿只需轻抖就可以完成刺鱼动作了 。随着科技的进步 , 现在人们使用的钓钩可是越来越锋利了 , 只要有个轻轻的动作 , 鱼钩就和鱼儿亲密无间了 , 根本无需费太大的劲 。
【漫谈刺鱼和遛鱼的关系】但是 , 有许多钓友并没有注意到这个问题 , 提竿时不仅动作幅度大 , 而且力度也大 , 因此出现了很多问题 。一是容易将鱼嘴拉脱 , 只钓个嘴圈上来 , 特别是钓小鲫鱼的时候 。二是一旦有钩挂底 , 容易折竿或者断线 。三是如果竿梢入在水中 , 提竿时容易水响惊鱼 。四是被刺中的鱼容易受到强烈的刺激而拼命挣扎 , 进而难以控制 , 难免有断线跑鱼的现象发生 。五是空竿时容易使钓组飞到身后 , 挂到树上或者草上 , 给垂钓带来无尽的麻烦 。
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 , 只要将提竿的幅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 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我想这个幅度应当这样描述:不论长竿短竿 , 提空竿时都不应该把铅坠和钓钩拉出水面 。只要控制好了这个幅度 , 提竿的力量和瞬间速度一般都不会超标 。
从实践中体会到 , 短竿要比长竿更容易操控一些 。因为短竿分量轻 , 手握竿把 , 靠手腕就可以控制钓竿 , 刺鱼时只需手腕轻轻一抖 , 加上短竿力臂短 , 所以很好控制 。
而长竿分量重 , 持竿时手握的部位靠前 , 肘压在竿把部位 , 要用到整个前臂带动大臂的配合才能控制钓竿 , 钓竿长 , 力臂就长 , 一定速度下作用于钓组的向上的拉力 , 肯定要比使用短竿大许多 , 因此非常容易造成提竿的幅度和力量超度 。
竞技垂钓和休闲野钓差别很大 。竞技垂钓一般用竿比较短 , 休闲野钓需要用到较长的钓竿 。竞技垂钓对于钓竿的握法、提竿的动作都很有讲究 , 休闲野钓没有太多的讲究 , 体现的是顺手 。但竞技垂钓对于钓竿的使用很值得借鉴 , 多参考学习没有坏处 。很多高手都有这方面的专门论述 , 这里就无需讲的太多了 。
标准的提竿动作需要有意识地经常训练 , 特别是那些不规范提竿动作已经成为多年习惯的钓友 , 还真的需要一番加强意识的苦练呢!当然 , 如果实在改不了大动作、猛提竿的毛病 , 选用调性稍软一些的钓竿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 代价就是延长遛鱼时间 。
轻轻扬竿刺鱼 , 给中鱼以后的遛鱼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如果是小鱼 , 尽可放心地适当加大力度 , 将鱼儿领出窝点后飞鱼上岸 , 一般不会再有拉掉鱼嘴脱鱼的现象发生 。
如果是较大或更大的鱼 , 由于前段提竿时没有给鱼太大的刺激 , 鱼儿一般不会强烈地挣扎逃窜 , 只需稳住劲顺势遛鱼 , 慢慢地消耗鱼的体力 , 适时创造抄鱼的机会 , 定会大幅度提高成功率 。
实践证明 , 鱼越小越活跃 , 越大越稳当 。小鱼再怎么挣扎也毕竟力量有限 , 能够轻易被人控制 , 而大鱼虽然稳当 , 但爆发起来却是难以收拾的 。所以越是大鱼 , 越应当轻提竿、稳控鱼 。
此外 , 轻扬竿在冬季垂钓时还可以起到逗鱼引鱼的作用 。
08年冬季在西霞湖垂钓野生鲫鱼的时候 , 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明明浮漂没有动作 , 可是轻轻提竿时 , 突然感到竿上一沉 , 嘿嘿 , 中鱼了!这种现象屡屡发生 , 并非偶然 。
其实很好解释 , 轻轻提竿的那一瞬间 , 正好比提竿逗鱼 , 鱼儿发现有活物即将逃窜 , 猛扑一口 , 就中鱼了 。经验丰富的钓手在这个时候还要随即轻抖一下钓竿刺鱼 , 才不至于因为鱼儿没有吃牢而脱钩 。

    推荐阅读